台湾旱象一时难以解决,行政院日前开会,讨论经济部水利署所提“抗旱整备与应变”报告,媒体聚焦在明年初拟开征的用水大户“耗水费”,但主要内容其实是水利署将推动的“抗旱水源2.0”计划,包括区域调度、开发伏流水、紧急海淡、增加净水设备、利用建筑工地地下水等,将日增16.8万吨供水。
水利署也规画未来十年投入1600亿元扩建水资源,包括强化海淡厂、兴建再生水厂、水库清淤、坝体加高、强化供水管网、人工湖等。估计2031年后的整体供水量可年增10亿吨,而供应竹科的紧急海淡厂已经完成。前瞻基础建设前面4年投入的287亿元,已完成新竹备援干管、防灾备援水井和伏流水等;但因降雨量持续偏少,必须推动“抗旱水源2.0”计划。
经济部的用心理当肯定,但地球暖化、极端气候都已是存在20年以上的趋势,不仅媒体报导无日无之,连教科书也列为必备内容、孩童都能朗朗上口。台湾早在2001年有个水淹台北、灌瘫捷运的纳莉风灾,次年上半年北台湾却出现严重干旱,及半世纪来最热夏季:竹科严重缺水,桃竹苗1.8万公顷农田休耕;这种旱涝密集的极端化现象越来越严重,绝对是影响产业和民生的“国安问题”。
讽刺的是,台湾年降雨量约2500毫米,是全球平均值的2.5倍,虽说雨量集中、河流短促、人均得水量低,但在21世纪科技高度发展的此时,却对雨季和台风时的大量水源无能为力、放任其奔流入海,对照年降雨量仅300毫米,但用水无虞,农业繁荣的以色列,就知道历任政府不只令人汗颜,根本就是严重失职和失能,一个人均GDP排名全球前20的经济体,弄到让民生用水减压供应或局部停水,千百辆科学园区水车穿梭在建筑工地寻找水源,别说没能“超前部署”,连称为“及时应变”都极为勉强。
试想,中科厂商用水车运水应急,一吨水要价440元,是自来水价近40倍,就算水车可以应急,代价却极为高昂;加上民生用水“供五休二”、在临时供水站取水引发不便,政府失能已让社会付出巨大代价。工业用水需求近年加速增加,特别是半导体业;然而,工业的设厂信息,除非是地下工厂,否则政府应能完全掌握,且建厂经常耗时数年,却未能配套提供厂商足够用水,显然是规画或执行出了状况,才会产生目前窘况。
显然,在极端气候已成常态,台湾耗水产业的发展又如此快速之下,传统的规画(包括预测模型的风险设定)已经无法因应,必须改弦更张了。例如,从前年6月到今年2月的1年半多,台湾降雨量只有年均量的4成,让经济部先前的“超前部署”完全破功;若未来情况更糟,降雨量更低到只有年均量1或2成时,“十年扩建水源”计划还管用吗?这可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,说不定到时候真正发生时,连搞个“抗旱水源3.0”也应付不了,届时再怨天尤人也已无用,而那已不是“天灾”而是“人祸”了。
目前经济部所提的因应之道,仍多属相对传统的供水模式,跟不上产业需求增加速度的机会极高,需要更多有效抑制需求、增加供给的前瞻方法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。节水的措施首先必须全面性地适度提高目前几乎是全球最低的水价,让全民都感受到水源匮乏才会积极节水;也让水公司除了不会亏本以外,会有足够的保留盈余来投资新的水源开发,而非一再地为选举讨好选民、强迫节约用水的个体去补贴那些浪费水源的人和企业。
其次,也是更重要的,参考和升级日本、新加坡、以色列等在集水和用水上卓有成效的国家,创造创新的供水模式。例如,于科学园区附近都会创建大型地下储水槽,大雨时集水来舒缓积水或引河水分流入槽,再导进附近水库或水塘充实蓄水备用;或如同苏揆所提,研究新加坡于高速公路下设置引水装置,导入水库的可行性。必要的大型水库应展现政府治理能促其实现。总之,只有政府的脑袋够前瞻和创新,解决台湾长期供水问题的真正“超前部署”,才会变得可能。
本文由:乐鱼全站官网登录 提供
关键字: 乐鱼全站官网登录|入口
上一篇:2022台湾灯会重返高雄 主打双主场智慧展演 - 生活 - 中时 下一篇:国中小学生学习扶助 中市教长颁奖肯定24所绩优学校